close

3347.jpg 

KJ音樂人生》是一部紀錄片,紀錄著香港音樂神童黃家正11歲到17歲的人生故事。11歲的黃家正已經在音樂界享有名氣,不僅擔任鋼琴主奏還巡迴各國演出,人小鬼大,他參與錄製唱片的討論,在眾多大人中,聲勢睥睨一切,不可一世。他要求演奏要快,無非是想炫耀自己的實力,他對自己的親哥哥也不留情面的苛責,彷彿做不到他要求的人都未曾努力過。他是個有天賦的音樂家,不常練習,卻能將彈奏的感覺銘記於心,音樂是他的生命,但音樂也讓他瘋狂。他的哥哥說,一切的改變都是他學琴後開始。

    小時候的黃家正不能算是討喜的孩子,他太過成熟,他自豪音樂的成就而忘了謙虛的美德,長大後的他,應該也會是這樣,但出人意表的,他竟然認為自己不是天才,只是一個凡人,還說只要有一個好老師,每個人便都能成為一個音樂家。於是黃家正的音樂人生便從老師說起,羅老師不僅教他演奏的技巧、指法,還教他感覺音樂,用放鬆的心情去享受每一次的演出,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讓樂曲呈現專屬的自然感覺。17歲的黃家正,也當起了指揮,當起了老師,他想要將羅老師的信念傳達下去,交接給他的團員,但卻不得要領。或許便是羅老師說的,做為一個音樂家除了演奏的好,重要具備的條件便是謙虛,黃家正隱隱的還缺少這個部份,但不是因為自大,而是他太想改變這個世界,他想得很多,他想要每個人都能和他一樣,認清某種信念。

    人說天才的音樂家都是瘋狂、孤獨、自大的,黃家正的確具有這種特質,但他想得更深了,他的層次更深,他為了別人不能了解他而苦,他為了別人都在追逐表相而苦,他是無神論者,但他會尊重別人向上帝禱告的傳統,但他冷眼旁觀,心裡為了別人無法理解的苦惱而苦惱,他不願意為了爭第一而競賽,他不參加檢定考試贏得認同,他只是一直在追尋如何為「人」的課題。

    11歲的他,生命彷彿已臻顛峰,應該是生命才要啟程的步伐,他卻想要地球上的人都同歸於盡。很難得,他說出這種話,其實象徵他是悲天憫人的,因為他看見戰爭的醜陋,看見貧病的苦痛,他不已自己擁有的為樂,他希望全世界都能圓滿,都能完整快樂。小小年紀,竟然已經了解人性貪婪所造就的表相,不免讓人驚訝於他的早熟。

    他說只要用盡全力去做一件事,去盡了自己想要完成的意義,生命便沒有遺憾了。他似乎不在乎名與利,其實他心底隱隱在乎的是有沒有人與他結伴同行,有沒有人與他有相同的想法。我心疼他的孤獨,他自外於朋友,雖然他有同伴,但沒有人理解他沒有人跟隨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路要走,沒有人和他一樣。

    音樂是他實現人生的職志,但他還在從中摸索,如何在這個框架下為「人」的道理。音樂帶給他的啟發和震撼無人能比,但事實上,人生應該是超脫一切,超越框架的,如果他已找到了為人的途徑,即使不在音樂的道路上,他依舊可以實現為人的願望。最明顯的,便是他提到父母的離異是影響他生命最重大的事。一件完全與音樂無關的事,卻重擊他的心靈,他不能原諒父親的背叛,甚至嚴重的批判父親。父與子的關係,漸漸的明朗化,好大喜功的或許從來都是父親,他變成神童只是父親的成就,他單純的只想彈琴。17歲的他成就不如預期,那是因為他的成長,他自己選擇的路,不再是出名,而是更豐富的自我實現。

     從這部紀錄片,看到一位少年音樂家對自己人生課題的追尋以及反覆辨證,他好像了解自己想要的,卻又因為別人的不理解,或多或少感到迷惘與孤獨。不可否認的,當得到勝利的時候,他因為證明了自己而欣喜,也因為別人的稱讚而難為情。或許他還迷迷糊糊在辨識自己,究竟是因為被人認同而高興,還是因為成為自己心中的那個人而感到歡心,他還在尋尋覓覓。

    KJ音樂人生》完整紀錄了一個音樂家從兒童到少年期的轉變,藉由11歲的他和17歲的他,相互辨證,感覺他生命的變與不變。另外由旁人的口,了解他自己看不見的盲點,別人眼中的他,也烘托出他的早熟和與眾不同。KJ生命的片段,沒有掩飾的呈現出他的真性情,以及他的苦惱,他在思考的人生課題。片段的剪接一步一步的串連起KJ的生命樂章,故事已經很精彩、很完整,但看完影片後,讓人感覺餘韻未絕,依舊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晴絮化 的頭像
    晴絮化

    晴絮化

    晴絮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