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675.jpg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小王子,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但如果有一天,曾經哺育我們的摯親,心智真的退化成了小孩,我們是否能夠如同當初他們哺育我們般,重新且耐心的照顧並理解他們?

    《被遺忘的時光》是金馬獎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費時三年才完成的最新作品,與之前《奇蹟的夏天》和《征服北極》追尋夢想的題材不同,《被遺忘的時光》深入醫療照護機構,紀錄失智症老人的生活情形,從中反映出了「愛」的主題,以及每個人都會老,都可能面臨到的生命議題。

    乍聽這個背景,或是看到預告片會覺得本片一定是一部悲傷至極的電影,但事實上,本片是一部笑中帶淚,感動的淚水多過同情淚水的電影。失智症的老人會漸漸喪失對過往的記憶,說話反覆或顛倒,或將影像錯置,試圖用教條式的方法,糾正他們的錯誤以喚醒他們的記憶通常是不可行的。了解失智症的醫護人員於是會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症狀去理解他們,安撫他們而不做過多的侵入。記憶是一個人最私密的東西,藏在大腦裡,只有自己可以接觸,關於記憶的遺失,無關對錯的問題,這是一種疾病,不是小孩子任性不寫作業的翻版,所以照顧失智症的老人不該有過多「理所當然」,而是要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理解。

    65歲以上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率為5%80歲以上更高達20%,可說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疾病,不論貧富階級,只要人會老,都有可能會得到此種疾病。失智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只要早期治療情況會有改善,就像片中的水妹一樣,原本喪失的語言能力,經過語言治療恢復的速度非常快速。

    楊力州導演是個不煽情的導演,透過他的鏡頭,觀眾可以見到主角真實生活的各個面相與態度,樂觀、愛開玩笑、生氣、畏縮、古怪、悲傷、感動,走進電影院,原本抱持著凝重心情觀影的群眾,卻被片中主角逗笑了,笑他們的可愛與天真,原本哀傷他們被送進照護中心遠離家屬或是可憐他們失智的情緒,卻被轉換了,照護中心有良好的醫護人員,他們的陪伴或許不及子女隨侍在側,但他們能給長者的溫暖與關愛卻不會少於子女。尹伯伯原本擔心攝影人員是共產黨的心終於鬆懈了,因為模擬市集的活動讓他更有生氣也更和善。

    華人社會普遍將照護中心、養老院當作是洪水猛獸,老人不願意去,所以許多子女不願背負「不孝」的罵名,便咬著牙將老人繼續留在家中,但在缺乏妥善的照顧下,老人反而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家庭裡的氣氛也會更顯緊繃。本片拍出了照護中心醫護人員的專業,他們不眠不休的照顧老人,並耐心安撫他們,陪他們復健或是玩遊戲,進行戶外活動,引導他們回歸正常生活,老人也樂於與他們作伴。除了醫護人員的用心,更重要的是家庭親屬的關懷,固定的探視,畢竟是生命中最親近的人,一通電話或一個擁抱都能化解老人獨自在照護中心的不安。失智症變成了潤滑劑,良文伯伯的女兒和妻子從前和他的關係並不好,但因為失智症的關係,讓他們的關係到了不得不面對的情況,基於親情的照顧下,反而發現了對於彼此的愛。

    心痛的割捨有時候反而是一種獲得,景珍婆婆的女兒原本不願意將母親送到照護中心,但真的分身乏術才不得不作出決定,後來景珍婆婆的好姊妹來看她,從眾人的口中也提到照護中心的環境,有本地的醫療人員陪伴,勝過請外傭在家語言不通。語言上的玩笑或是角色扮演,有時候是一種安定心靈的作用,所以水妹唱歌發洩,景珍婆婆不停找人對話,95歲的王奶奶教眾人英文,大家以自己的方式脫離別人眼中的困境,不熟悉的環境是困境,但一個人居住的家裡也是孤獨的困境。

    《被遺忘的時光》是一部難得能夠深層關懷失智老人居處環境,同時還能刻畫他們內心情緒,並引導群眾去理解失智老人心靈的紀錄片。從最初的同情轉化為理解,從笑中看見這群老人的樂觀,從一個眼神、一通電話、一個動作、一句話,發現親人間深摯的愛。無論他們遺忘了什麼,或還記得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覺到有人愛著,陪伴著走過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晴絮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