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托比是一群人,也是一種病毒,它瀰漫在文學世界裡,讓作家無法再下筆…..

西班牙鬼才作家安立奎‧維拉馬塔斯藉由一個曾有寫作夢想,但中斷寫作達二十五年的主人翁,某日忽然興起研究「巴托比」作家的想法,便一頭栽入巴托比世界的故事。巴托比是一群拒絕世界的人,出自赫曼‧梅爾維爾的小說《錄事巴托比》,敘述一個抄寫員,生活一成不變,總是否定別人的要求,抱持一種巨大的負面態度在過活的人。這樣的態度,發生在寫作上,於是造成了一群巴托比作家,也就是拒絕寫作的人。

    書中討論了許多巴托比,他們有的是極早就已成名,卻斷然拒絕繼續寫作,如韓波;有些是知識淵博的思想家,卻終生未曾出版一本著作,如波比‧巴茲冷。這些作家都有自己成為一位巴托比的理由,有些已成名的作家,害怕他人的期待,怕之後的作品會走下坡,於是無法再繼續寫作;有些則認為寫作無法達到心中的完美,導致有將作品留在「虛無」才是完美的想法;或是等待作品完成的期待感,更甚於作品真正完成的力量;也有的作家以「拒絕」、「放棄」、「沉默」加總而來的極端念頭,藉以表達對這個世界文化已經生病的抗議;又或者是不被認同的作品,於是作家以停止寫作表達對這個拒絕他的世界的不滿;等待靈感;江郎才盡;激情過去……等,這種種的想法,都是巴托比作家面對自己不再提筆的理由。主人翁愈是探尋這些巴托比症狀,愈是發現自己也深陷巴托比「拒絕」的泥淖,因為答案的核心只會愈來愈偏離該有的中心,每個作家都有他們自己不寫作的理由,於是這個研究無法統整出一個綜合的原因和標準,只會愈來愈無頭緒,愈來愈加大,於是故事的主人翁認為面對這個說不完的故事,決心要離開故地,去外地發展,他認為像日全蝕一樣,一點一滴走向黑暗,永遠都是最好的結局。

    這或許是一個無俚頭的故事,因為所要探尋的竟是「不」的本質,「不」的答案只會是否定,不會是肯定。所以這註定是個沒有結論的探尋,但就在這「否定」的假設中,讀者卻可以看到許多多采多姿關於作家的事實,用「實」來填滿這個巴托比議題的「虛」,使得本書變成了一本內容豐富又具有幽默氣質的書。看著主人翁不斷在這些「不」的問題上打轉,其認真的態度及敘事的口吻,具有滑稽的喜感。但面對這個嚴肅的巴托比議題,他又能言之有物,切中核心的去討論。演奏者通常都知道,最能顯露演奏功力,就是快板慢板兼融的曲子,除了成熟的技巧,還要有充沛的情感,這通常也是最難表現的。本書的創作,就像是一首快慢兼具的曲子,「虛」「實」不斷的交錯出現,並融合了「嚴肅」與「輕鬆」的態度,讓本書成為一本深度與厚度都驚人的經典之作,深奧卻不艱澀難懂,是一本讀完後還會會心一笑的小說。

書中揭露的「巴托比」概念,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這個詞彙,甚至運用到更多面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某種領域上的巴托比,小時候半途而廢的樂器學習,或是長大後追逐趨勢的進修風潮,成千上萬的巴托比拒絕了當初自己的選擇,然後被歷史拋在腦後。歷史學家總是研究特殊的人,以分析名人偉人的獨特性來藉此了解歷史的通則,本書藉由研究一些名作家,但卻引導出了更大的議題,巴托比是沒有通則的,就像這世界的每個人都是巴托比,這世界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如此,但生命並不是消極性的,故事的主人翁告訴我們,他已經實現並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我,曾經存在」、「活過的生命都是值得的」,所以他才能目空一切的慢慢消失,於是積極其實是戰勝了消極,如同托爾斯泰的遺言一樣:「做你所當做的,無論發生什麼事。」唯有認真的活過生命的人,才有資格驕傲的拒絕生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晴絮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