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電影《無間道》以後,警匪間「白」與「黑」的界線不再明確,白道中人也會作不公之事,黑道也非都是心狠手辣之徒。由於「非黑即白」二元觀的退燒,讓影視得以用一種更寫實的方式,去探索這些社會環境下產生的各類型角色。《魚狗》談論的就是警察「阿狗」與混混「魚仔」彼此命運交錯的故事,應該是保衛人民的執法人員,卻因績效的壓力構陷少年頂罪來達到破案的訴求,彼此間產生了利益的糾葛;另一方面則是從小將頂罪當作「打工」的少年,卻被警察污陷犯了殺人罪,由於多次進出牢獄,看透了黑白兩道的同質性,長大後便為了求生,游走在黑道間幫差打雜,不良紀錄一堆,卻從未做過傷天害理的大事。

 

  魚仔與阿狗一黑一白,年紀相差十幾歲,卻擁有極為類似的遭遇,能讓他們擺脫誤會,最後終於走到同一邊的原因,在於他們兩人彼此都被社會禁錮已久,內心卻始終沒有消失的正義與善良。阿狗跟著南哥做著違背良心的事,迫於環境他只能對魚仔愛莫能助,浮浮沉沉十多年,考不上升等的焦慮、對妻子的不信任與嫉妒、女兒的不諒解,都讓他鬱鬱寡歡,直到兇殺案的發生與魚仔的再度相遇,才讓他重拾當警察的使命,與內心為求正義的那個決心。魚仔背負多項前科,這些莫須有的罪讓他無法再洗白,於是投身黑道,但他卻沒有因為時勢弄人而一再犯錯,違背自己的良心真的去做什麼惡名昭彰的錯事,在他老婆的眼裡,他始終是一個老實人,陷入兇殺案的他,雖然因害怕而逃亡,但還是對於公理抱有希望,期待阿狗能夠幫他洗刷罪名。透過警方息事寧人的態度,讓人同情替罪羔羊的無奈,還有小人物的悲哀,在打破了黑與白的既定印象後,沒有純粹的好人與壞人,真實人生並非皆大歡喜,電影也不是因為死了多少人而用悲喜劇來區分,屏除了二元論之外,一部電影是否留有「信念」,這個「信念」到了最後是否存在,我想才是電影所要表現的力量。

 

  本片使用了許多的對比手法,兩人的身份「黑」與「白」;醫院中交錯的「迎生」與「送死」;召妓的「享樂」與競選處的「殘殺」;拍婚紗的「喜」與遺照的「喪」,場景交錯,同一時間,強調不同感受的交疊,試圖碰撞引導出真實世界中的百態,同時還帶有不同性質意味的表現,「享樂」與「殘殺」帶有諷刺,「喜」與「喪」則是未來的預示。

 

  另一方面,為了異中求同,讓主角二人有同理心的聯想,則採用了許多劇情的巧合:皆有妻女、皆被誤會涉案、皆綁架對方親人、皆痛失所愛,讓原本心存芥蒂的兩人,從敵人變成一起追兇的伙伴,也讓兩人內心懷有對公義的信仰與勇氣,相觸激發。

 

  除了對比、同質映襯的手法外,還有追憶時使用的蒙太奇手法。阿狗在河堤邊不停的奔跑,滂沱大雨,混合雨水的腳步,拼貼著過往的回憶。當年與妻子相遇時追公車的場景,相逢時的悸動,如今已變成離別後的悔恨,由此感受到阿狗對於妻子深刻的情感。

 

  本片豐富的拍攝手法,加上情節的緊湊,導演極為熟知觀眾心理,不時加入些許的笑點,在不影響全片的進行下,讓觀眾會心一笑,或是整場爆笑,但隨後又恢復戲劇主線,不讓全片淪為搞笑片,而笑點也不顯突兀,緊湊的劇情中帶有些許輕鬆的幽默,非常值得讚許。結局部份有始有終,讓觀眾不帶遺憾的離開戲院,映後還能產生熱烈討論,也是本片成功的部份。

 

  《魚狗》融入警匪追逐、懸疑推理,節奏緊湊、對話幽默,片中飾演小魚仔的童星表現不俗,讓人驚豔,其他角色也都性格鮮明,讓全片風格清晰顯明,整體來說是一部值得進戲院觀看的優秀國片。

 

 

 

 

本文感謝威秀影城提供特映會電影票卷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晴絮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