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度過這個夏天》是發生在兩個主角間的故事,一如全片在北極拍攝的蒼茫與簡約,片中沒有過多的對白,更多的是主角內心戲的部份。內容敘述一名年輕的實習生-帕夏,來到北極觀測站實習,與中年觀測員-謝爾蓋在此期間所發生的故事。帕夏與謝爾蓋是新與舊的表徵,也顯示出傳統人工觀測技術與新的科技觀測的不同。帕夏是典型新新人類,喜歡聽MP3,在無聊的北極會自己找樂子來做,例如:在舊廠區玩跳水桶,用線垂釣偵測儀去測幅射,他像是出初毛廬的小伙子躁進,天不怕地不怕。與之相對的,是謝爾蓋的固執與不茍言笑,他會深思熟慮存糧與存油,認真的看待他的工作。謝爾蓋雖然是個嚴肅的人,但他絕對不是鐵石心腸生活無趣之人,他也會開小差去南灣捕魚,或是在冰天雪地裡和帕夏一起泡三溫暖,證明他還是有人情味的人,尤其是他對待他的家人,言談間更是表現出鐵漢柔情的一面。
兩個主人翁涇渭分明的性格與北極的自然景觀和特殊的氣候變化,成了全片最重要的核心,而事件的展開,則是在無線電回傳測量值的一刻。謝爾蓋不喜歡與人交際,於是他回報測量值時也總是一板一眼,但他其實也很渴望分享家人的訊息。不料在他開小差時,無線電那頭傳來他妻兒意外喪生的消息,於是之後便展開了一系列帕夏的內心戲,他反覆煎熬要不要把消息告訴謝爾蓋,原本到嘴邊的話一次次又吞了回去,最後因為一次誤會,導致他以為謝爾蓋因為他隱瞞事實,而要殺了他,便開始展開後半段-帕夏的逃亡。
全片的轉折變成帕夏的逃亡後,產生了一種無病呻吟的詭異感,前半段帕夏為了害怕謝爾蓋知道詳情時,所做的努力與其內心的掙扎讓人頗有同情之感,但後半段帕夏寧願在險峻的山崖上奔跑,寧願落水,寧願溼著身體冒著被凍死的危險躺在寒風中,也不願意面對謝爾蓋把話說清楚,便顯得太過天真,不符常理與不智,然後他偷回小木屋,又因為謝爾蓋害得自己逃亡而感到不爽,想要陷害謝爾蓋,這又顯得太過小題大作。原先帕夏隱瞞謝爾蓋家人喪生的事實,讓人覺得帕夏是替人著想的,因為他們處在一個「困境」裡,並不能馬上回去奔喪,他隱瞞事實,可能是怕謝爾孟太過傷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害怕自己和瘋狂的謝爾蓋共處一室,感到害怕。前半段的走向,比較傾向帕夏具有同情心,但後半段演下來,遂變成帕夏是個既天真又自私自利的小鬼了,他完全忘了謝爾蓋才是受害者,他竟然還想要加害於他,可見帕夏是個涉世未深,又衝動的小孩。而謝爾蓋雖然後來的戲份不多,但他完全是理性也是成熟的,他不計較過去的事,他認命的留在北極,都突顯出了他性格的堅毅。
我相信人都有很多面性格,謝爾蓋可以古板也可以熱情,但帕夏的個性在戲裡竟然什麼都有,他成熟得體諒別人,又童心未泯的玩樂,最後天真的逃亡、衝動的復仇,然後又變回沮喪的懺悔,是個性格複雜的角色,對於演員來說是有極大的發揮,但在這部戲裡面似乎過多了,反而成了敗筆。
全片長130分鐘,加上對白少,是部讓人很難乖乖坐到最後的電影,尤其是最後帕夏逃亡的原因,似乎讓人難以認同,說服力太薄弱,不是帕夏的想像力太過強,就是情節的渲染力還不夠,還不夠觀眾覺得他逃之有理。我想如果後半段逃亡轉換另一種方式,或許也不會看完影片後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感覺。
《我如何度過這個夏天》原則上來說,是一部會讓人覺得有點小悶的電影,但事實上它還是具有相當的可看性,北極的晨昏變化,瞬息萬變的天氣,遼闊的天際線,絕美的荒涼與殘破和白茫茫的冰山,畫面優美,另外的妝點就是兩個主人的內心戲,他們精湛的演技,表達到位的演出,於全片有畫龍點睛之效,這也是本片能拿下柏林影展最佳藝術貢獻攝影獎及雙影帝的最好肯定。
困境的開始,北極的荒涼與世隔絕,人性的掙扎,本片有一個好的開始,雖然後半段的劇情不甚理想,但最後一幕兩人道別時,還是令人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