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對於描寫親情之間壓抑複雜的多種面象,自從看了《屬於我們的聖誕節》一片後就讓我印象深刻。內心氛圍的緊張與情緒愛恨交織的拉扯,血溶於水,於是恨也帶著不捨,愛也帶著矛盾,這就是親情較之愛情題材中更讓人內心糾結,更富有張力的結果。
《隱藏日記本》中由法國天后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重現《屬於我們的聖誕節》中,那個內心帶有巨大傷痛,總是與子女針鋒相對的母親,不同的地方則是《隱藏日記本》簡化了人物,地點發生在法國海邊小鎮,運用大量的風景來造成內心的不確定感,關於個人的空虛與群體的疏離,引導出女兒的逃亡似乎是重現外婆的逃亡,壓抑的傳統小鎮造成了個人自由的束縛。這是一個關於女性三代的故事,三線連結脈絡,主線較為突出,不似《屬於我們的聖誕節》中網狀關係的複雜。
《隱藏日記本》故事敘述隱藏在離去外婆的日記本中,女兒奧黛莉因為與母親瑪婷多年的衝突難解,於是逃離家鄉,卻因為意外懷孕而回家找尋親情救贖,不料與母親心結難解,卻意外發現當年拋家棄子的外婆露易絲所寫的日記本,閱讀之下,發現外婆同樣被自己的女兒瑪婷所拒絕,相同的情緒讓奧黛莉與外婆站在同一陣線,在欲尋求外婆離家真相的同時,也在解開與母親瑪婷之間的千千結。故事懸疑性的表面下,母女衝突內心壓抑的巨大張力,一直鋪陳故事濃得化不開的憂鬱氛圍。
瑪婷是個強勢的人,不管是對待女兒或是母親還是其他親人,她都有自己不能容許採線的地雷區,所以家人都覺得她難以親近,殊不知童年的遺憾使她被迫成長,且拚命武裝,因為內心太過脆弱,如果一旦釋放就有可能崩潰,於是她只能質疑並拒絕所有人,遂變成連好意都拒絕,面對一切都難以接受。這樣的性格讓人不禁與國片《當愛來的時候》的大媽作聯想,對於一切都強勢的掌控,但受到「愛情」的刺激後,緊繃的好強到了極限,遂演變成崩潰的結果。愈是強勢武裝的人,內心往往是最脆弱的。
《隱藏日記本》與《當愛來的時候》題材甚為類似,都是著重親情且以女性視角所編寫的情節,也都描述二代以上女性的故事相同與不同的特質。兩片中的女主角都是藉由「懷孕」,才逐漸拉回對於家庭封閉以久的心。「母女情仇」、「父子情仇」似乎是永遠都在上演的課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或是代溝所產生的問題,女兒是母親的再現,兒子也必須作為父親夢想的實踐者,於是兩代間的磨擦不斷產生,而女子轉換怨恨的過程,似乎是從自己也終於為人母的那時開始。「懷孕」是體會苦心的開始,代表女性的成熟邁入下一個階段,孕育生命,似乎讓小女孩長大了,視野也不同了。《當愛來的時候》運用了大量情緒起伏劇烈的衝突來迎接生命過程的轉換,《隱藏日記本》裡則是淡淡的,法國人特有從容和緩的衝突,一切都融於內心的苦悶中。
《隱藏日記本》裡,女兒最後終於找到了答案,母親也正視內心傷痛的存在,於是一切都開始改變了,改變也象徵破冰,象徵生命的新生,這是直述的改變,。《當愛來的時候》則是用一種隱諱的方式,卻前後呼應,一切似乎跟片頭一樣沒有改變,但事實上一切都改變了,世代輪迴的變與未變,更加耐人尋味。
表達親情的電影常讓人覺得話題沉重,所以不願進戲院觀賞。但事實上,許多的好電影就是散落在這些巨大幽微的哀傷中,如何藉由電影來獲得救贖,了解人性的脆弱,並改變對親情的態度,也是需要學習的。家人永遠都是會原諒你的人,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足為外人道的愛恨情仇,遂產生親情電影又愛又恨的巨大張力,才會屢屢成就優秀的作品。親情電影也能淚中帶笑,激盪餘韻十足的火花,或許下次進入戲院,選一部這樣的影片,可以得到娛樂也可以得到感動,這也是改變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