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究竟是什麼樣貌,每個人都想摸清楚看明白,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以下簡稱莎妹)的劇作「請聽我說」深刻的去剖析青年男女在面對愛情時對外的態度,以及對內的反應(或者可說表面的裝腔作勢和內在的真心話)。劇中三名主角都穿著紙娃娃的衣服登場,這樣衣冠楚楚的表象,對比以鏡面佈景所反射的赤裸背面,營造簡單易懂的外在及內在,以及演員愈往前愈直達的潛意識,來觀察到底是我們天生就殘酷,還是愛讓人殘酷。
故事描述兩男一女的三角戀,A與B是好友,他們同時愛上了一個女孩,然而女孩選擇了一個,卻又跟另一個發展曖昧。剪不斷理還亂,徘徊在友情與愛情之間的劇情最教人盪氣迴腸,不管怎麼選,都有人受傷。以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滿的悲劇,便輕易造就了經典中的經典。
回到愛情的話題,一開始,我們總是太過習慣,用想像力來構築愛情,於是A第一眼見她是燦爛笑著的開朗女孩,而B看她的第一眼卻是有股哀愁的苦悶讓人憐惜。沒有驗證到底真相為何,不要去想釐清什麼,一旦愛情發生,就算是誤認,我們已深陷其中無法抽離。
A和B同時愛上女孩,女孩選了A,兩人一開始的相處是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怕對方不是自己想像的那個人,同時也怕自己不是對方想像的那樣,於是一段臺詞怕接話接不好,貶低了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價值,倒帶重來說一遍,卻反而弄巧成拙,更加出醜。完全反映了愛情開始的惶惶不安,究竟對方愛我什麼?是我的外貌、言談、舉止,還是只是想像中的我?那真實的我,離他的想像有多遙遠呢?
或許就是這樣有著想像的時差,加上時間和空間的陰錯陽差,女孩和B男因為一場戲劇演出而和對方有著感情的對手戲,獨處加上突如其來聽聞的噩耗,讓人心靈脆弱。死亡和愛情的關係為何?當死亡就在眼前,人會放下所有的顧慮,所以死亡也可說是愛情的催化劑,在死亡面前已沒有其他煩惱好讓人擔驚受怕。
除了死亡和愛情的關係,夢想和現實的距離,也搔動著愛情的堅定。當現實磨損了夢想,當辦公高樓困住了想飛的心,向世界革命的理想還未達成,自己已被革掉了理念,曾經的一心一意,也變成三心二意混混日子不知所云。A男的困頓,被世俗的干擾,心靈的變質,也影響了愛情的變質。
一場海灘的三人聚會,氣氛歡樂悠閒,一切的導火線不是那通A男響起的電話,而是前半鋪陳的那些B與女孩間若有似無的曖昧,以及A因為工作而日漸的改變,導致了最終B和女孩的出軌。
女孩是愛著A男,對於跟B男的糾纏是不願再提,B男雖癡心的等候,女孩還是執意回到A男身邊。然而錯誤已經造成,A男得知好友B男與未婚妻上床的事實,他的內心掙扎不已。恨意與嫉妒讓他變得殘酷,在她質問他的不忠時,他也以此作為刺傷對方的利器。明知不能說出口的狠話,卻為了一時的意氣之爭不斷的重覆重覆再重覆,反覆重傷她的心。
愛情讓他們沒有距離,無論他走向前愈走愈遠,探究他的內心愈來愈深,她還是能聽到他的真心話,他真心無法接受她,他鄙視她的話。
觀眾一直在聽他們說,表面的、內心的,感覺得到他們的沉痛,然而就算A用腹語術,假裝換別人的口,他就是忍不住苛責,無法原諒她。
愛情讓人好殘酷,他還想挽回愛情,但就是發了瘋的一直對她說出最難聽的話,一直打擊著最愛的人,直到她失了魂,變回海鷗,飛到沒有傷害的國度去。
結局說不上是好的,A男想將負心漢當個徹底,但愛讓他沒辦法淡然處之,他終究選擇了一種贖罪的方式,也是為了解開難解的愛情結。
他們亂七八糟的愛著,愛情本來就是一種讓人混亂的東西,不論多麼不堪的一生就算是令人討厭的松子,最後也可以上天堂。或許是因為有「愛」吧,愛讓人活得不太賞心悅目,甚至將自己弄得一無事處,又糟且亂,但愛永遠都是正向的力量,在正向中混亂,比在負向中清晰還是有益的。
莎妹的「請聽我說」,帶我回顧了一則關於愛的劇情,有笑有淚、有戲謔、有沉重。我一直在聽他們說,聽他們外表說,聽他們內心說,甚至聽背景音樂說,最後,他們一直說一直說的聲音,說進了心裡,即使知道愛會讓人混亂,會讓人瘋狂,會讓人殘酷,還是要愛,因為愛讓人看見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