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需承認第一眼被《Howl》所吸引,是因為海報上帥氣的男演員詹姆斯法蘭科的關係,進而閱讀了一下電影簡介,發現這是一部類似傳記的電影,講述1950年代,美國社會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興起,年輕同志詩人艾倫金斯堡發表了《Howl》一書,代表他對這個世代的觀察體悟,「Howl」即「嚎囂」反映新世代青年對於戰後生存茫然不定,尋求突破舊有規定的解放和無差別、自由狂歡的縱欲。
由於《Howl》一書中使用許多生殖器,口語的髒話,並對性有諸多暗示,在當時保守的社會中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被以淫穢為由告上法庭。本電影結合艾倫金斯堡寫作哲學,與發表《Howl》前後的自體敘述,搭配導演對於《Howl》詩中意象的假想,藉由動畫來展現,加上《Howl》一案在法庭上的多方辯詰,呈現一個時代的氛圍,並且見證垮掉的一代在爭取出版自由一案上,是如何作了先驅。
我並不想對於垮掉的一代大書特書,維基百科已經有很詳盡的介紹,我想要針對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全新刺激來作推薦。本片是由三個架構串起,金斯堡的自述、法庭審判、詩意動畫所穿插而成。當飾演詩人的法蘭科在小酒館第一次發表這首詩,回憶是黑白色調的鏡頭呈現,搭配當年的妝髮、煙霧瀰漫的室內、歡騰醉心的群眾表情,加上聲線中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迷人風采,引領觀眾回到《Howl》的詩意之中。隨著詩作的持續,令人驚嘆的看似粗鄙的文字,卻有獨特的文學風格,不過也由於這些「直言不諱」的文字,引來了「猥褻」的批判,於是藉由報章雜誌敘說轟動的事件,再引到法庭上雙方律師對此詩的反覆討論。
艾倫金斯堡一面面對著看不見的採訪者,娓娓道出他的前半生,相遇的人、同性戀的傾向、愛情是他的寫作動力、進入精神病院的事實,他的旅行,他對於同代人的觀察,另一方面他唸著詩作的回憶又化作一幅幅動畫,引領觀眾加強對這個世代的迷惘和想像。
這三方的交會,三段風格,卻貫穿整片的核心,沒有高潮起伏,反而就像詩一樣流暢的滑進觀眾的心裡,餘韻無窮。或許是本片的導演是以紀錄片起家,拍片的風格完全不扭捏造作,就算詩人生活週邊的生活荒誕,充滿無拘束的性愛抑或對自我放縱於毒品中,導演也不刻意呈現這種生活自由的雜亂,因為重要的是精神,是艾倫金斯堡勇於面對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我,不受限的與寫作融合,才能穩定自己。穩定的觀念對垮掉一代來說,是生命迷亂縱樂追求中,最後要尋找到的境地,於是透過自我理解,自我肯定,不被社會所囿而達到,還影響後世嘻皮、搖滾,無遠弗屆。
片中雙方律師詰問證人專家對於文學的定義,每個人各有不同,我覺得是一個很有趣的部份,不過對我而言,這首詩作雖然難懂,但其語彙的組成確實是充滿詩意,韻味無窮。我想文學的重點不在別人看不看得懂,有沒有人理解,重要的是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也是垮掉的一代留給後世最大的啟發,如同導演所說便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