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張畫.jpg 

 

《第四張畫》是新銳導演鍾孟宏繼《停車》之後,第二部劇情長片。此片對於社會的關懷,媲美《如果沒有你》再一度震撼著觀者的心靈。一改《停車》中描寫都市情貌,《第四張畫》用特殊的攝影風格呈現出鄉村風情的自然面貌,加之廢墟探險、遼闊空間、人煙稀少,表達了荒境的美感,但這荒境卻是故事的背景,生活在荒境中的人群,浮現了許多令人難以想像的生活情貌,殘忍的,卻是現實的,發生在社會底層的故事。

    浮萍兒小翔、老校工張爺爺、大陸配偶母親、失蹤哥哥小翼、小混混手槍仔、暴力傾向的繼父,所有的主角都是在這種失去人氣的鄉村中生活,壓抑著自己。小翔慧頡,卻天真,語句裡雖充滿死亡的不幸,但畫中流露的盡是孩童的純真,他最喜歡問問題,但他不知道,有些事只能隱諱,永遠不能說出口。失親的苦痛、家庭暴力讓小翔流下淚來,但他卻被逼著不能哭,成為被迫長大的小孩。

    老校工張爺爺的角色雖然戲份不多,但他卻是教導小翔的關鍵人物,從第一張畫後,張爺爺帶著小翔生活,去廢墟找尋可賣錢的物品,觀眾受到廢墟影像的衝擊,舊照片連結到母親抱著她的照片,皆被拋棄的事實。不能碰的舊娃娃,變成之後鬼神題材的聯結。小翔生處廢墟裡,但張爺爺期待他能像這些舊物一樣,雖然被拋棄,但有一天還能散發自己的價值。最後的提醒,炭烤青蛙的故事,也一直在教導他如何渡過生命中的危機,只聽不說的隱忍,是為了衝出熱燄瓶內的準備。

    小混混手槍仔很聰明,了解賣房的重點,但他卻衝不破自己的命運,總是被同情著。因為一張衛生紙而結緣,載著小翔的他也夢想能像《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裡的切格拉瓦一樣,去看這個世界。他未曾表現他的弱勢,但從別人口中提到的他,都是一貫的同情。對於小翔而言,手槍仔是他的老大,也是他最好的朋友,雖然他會恐嚇和偷錢,但他只取小利,他只佔有能力的人便宜,他並不壞,因為他對弱者還有深刻的同理心。本片最後,會去看那個手槍仔「豬屎」被慧星撞地球後的居住環境,也讓觀者了解為什麼豬屎會無能力衝破命運,那是小人物的悲哀,被家庭牽絆的甜蜜哀傷。

    母親的角色,郝蕾飾演起來入木三分,外籍配偶對於臺灣的憧憬與實際的情況,許多的影片中都已有發揮,但特別的是本片母親性格的矛盾,她愛小翼也愛小翔,在小翼失蹤後更是相當自責,但新生活不斷逼她遺忘失去的孩子,直到找回了另一個孩子小翔,但她又對他說他是個「外人」,一方面希望小翔能安守本份,一方面希望小翔離繼父遠一點。這是寄人籬下的悲哀,她了解失蹤的兒子到哪裡去了,但為了家庭和睦只能隱忍,是為了愛情,但也是為了自己可以不再飄盪的安定。別人都說小翔是個怪孩子,但她反駁正常與不正常的界線,看透了現實的世界,底層社會對於規則的疏離感,只是為了拚命活下去,這是一個在良好環境下成長的老師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她說老師也是大人之中很怪的人,或許是在諷刺課堂與現實的差距。

    戴立忍飾演個性陰沉的繼父,面對著新來的小翔,除了勾起對小翼的記憶外,小翔不停作著與小翼有關的夢,對他也是一種威脅。他不是一個好惹的人,但他對自己的子女也具有深情,也非大惡之人,但如果有人威脅到他的生存,他會像炸彈一樣爆發出來。家暴事件的發生,許多是沒來由的,許多是權威受到威脅後,惱羞成怒所做出的反擊。對於男性特質中的負面情緒的發洩,往往是過於直接,許多的「意外」由是產生。這種再生家庭的組成,也是現下社會常見的,彼此隱忍,長大成人後就可以「滾出去」,也象徵孩子成長的過程將會缺少愛,而是在一種對峙的狀態下,不健全的長大。

    第一張畫,父親往生的畫像是結束,小翔流浪遇見了張爺爺、母親、繼父;第二張畫,新生活的開始新的地方新的朋友,手槍仔的特徵,他們之間男子漢的友誼象徵;第三張畫,總是入夢來,在海邊不斷遊蕩的哥哥,是好運氣或是大難臨頭?哥哥失蹤的內幕,接下來小翔人生的走向,看著鏡中的自己,他閉上眼,感覺到了什麼?他能畫出那第四張畫嗎?自己的人生真能展開嗎?隱蔽的結尾,能有更開放的可能。

    《第四張畫》或許題材過於沉重,但影像表達力道卻很特出,沒有大鳴大放,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緒表現,這才是真實人生,真實人生並不是每天都在崩潰,人性往往比想像的還要堅強。只是濃得化不開的憂傷還在心中,沉重的題材可以喚起更深層的關注,但本片卻缺少了一點希望,讓小孩獨自面對卻可能代表無力回天,所以沉重得太濃重,憂鬱太過憂鬱,觀者會哀傷的走出戲院,但卻感覺無能為力的憂愁壓在心中,或許讓觀者自覺引起共鳴很好,但適時的拋出求救的訊號,或許對於此片反而有畫龍點睛的功效。

 

*感謝威秀影城提供電影特映會票卷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晴絮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